党风廉政

党史学习宣讲之二

2011-05-05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0



【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及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党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89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这个历程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个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每一位期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民警以及每一位共产党员民警,都应该认真学习、正确认识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并永远铭记在心。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广大民警应当了解党的奋斗史、党的理论创新史、党的自身建设史,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号召。

一、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193777,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早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一步推动全国抗战,中国共产党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成为了民族革命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国共合作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热烈欢迎,推动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全国抗战一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亦即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只有实行这样的路线,才能引导中国的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并使这个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在敌后开辟战场,吸取国民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坚持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共产党坚持了团结、进步的原则,提出了打持久战的著名论断,毛泽东同志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使革命的实践上升为革命的理论,再以之指导革命的实践。在抗战后期,共产党坚持在读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且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极大地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抗战胜利前夕,党的七大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并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强调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对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七大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这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全国抗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主要集中在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及其他一些小块根据地,在全国范围内,党的力量还是很弱小的。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大多数党组织被破坏殆尽,许多地区只剩下零散的党员。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形势和抗日斗争的需要。中共中央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党组织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巩固和扩大党的秘密组织的同时,用一切方法争取党的公开与半公开,发展党的组织。

二、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抗战胜利之后的中国面临着建什么国的斗争。蒋介石确定了内战的方针,在假谈判、真内战的“重庆谈判”之后,蒋介石完成了战争准备,于19466月发动了全面内战,共产党争取和平的努力失败了。内战之初,战争形势十分严峻,敢不敢以革命战争来反击反革命战争?能不能在战争中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这是党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面对国民党的进攻,共产党采取了战略防御的方针,从1947年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受挫后,改为重点进攻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而在其他战场转取守势,而人民解放军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歼灭国民党的有生力量。经过一年多的作战,人民军队先后挫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人民解放军转入了战略进攻和土地制度改革。1947年开展的土地改革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解放军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彻底平分地主土地,迅速形成土改热潮,同时开展了三查三整为内容的整党运动,解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和成分不纯的问题。从1948年下半年,战略决战的序幕拉开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了战争形势,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正确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不同战场的特点制定作战方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摧毁了国民党的发动政权,基本上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历史人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胜的前夜,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明确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之后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展示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的胜利,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三、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加强党自身的建设被概括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胜的三大法宝之一。由此可见,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是党具有生命力,永葆生气的必经之路,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员要进一步认识自己,加强自己,团结自己。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使全党同志明确并认真地负起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毛泽东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他指出:共产党员应在各方面起先锋和模范作用。在八路军、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和友军发生关系时,应该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坚持统一战线的纲领,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或官僚主义的政客。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在长期战争和艰难环境中,只有共产党员高度地发挥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才能动员全民族一切有生力量,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毛泽东提出,党还必须扩大自己的组织,向着真诚革命、信仰党的主义、拥护党的政策、愿意服从纪律、努力工作的广大工人、农民和青年积极分子开门,使党成为一个伟大舯群众性的党。他强调:大胆发展而又不让一个坏分子侵入,是发展党员的正确方针。张闻天在讲话中也指出:发展党员,要保证工农手工业者,开始时多吸收革命知识分子,以便依靠他们的帮助,使党深入到下层群众中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不断深入今天,我们共产党员也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严守党的纪律,善于团结同志。

    加强理论学习。党员同志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和国际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反对教条主义,废止洋八股,提倡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对于当前运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必须不断地进行认真的过细的研究,否则就不能担负起指导责任。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学习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日常工作。

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扩大党内民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鉴于党处在抗日战争的新的环境,以及党内犯有右倾错误的人违反组织纪律,张国焘由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发展到叛党投降国民党等情况,毛泽东重申了党的纪律,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同时,指出要扩大党内民主。毛泽东全面地论述了党的干部政策,批评了过去干部政策问题上的自由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他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对过去反倾向斗争中给干部乱加“机会主义”罪名的“左”倾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经验证明,两条路线的思想斗争必须切合于具体的情况,决不应主观地看问题,“乱戴帽子”,制造“倾向”,随意惩办同志。在反倾向斗争中,要警惕两面派行为和小组织活动,严格维护党的纪律。毛泽东强调全党团结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抗日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最基本的条件。”一支队伍的力量强大来源于团结,一个管区的成绩和荣誉要靠全体民警共同努力去争取,团结就是力量!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